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信息官俞枫:数字化转型是技

来源: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财联社(上海,记者 卢丹)讯 ,10月29日,在上海金融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下称“联创新实验室”)成立仪式上,国泰君安证券首席信息官俞枫进行了题为《国泰君安数字化转型的

财联社(上海,记者 卢丹)讯,10月29日,在上海金融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下称“联创新实验室”)成立仪式上,国泰君安证券首席信息官俞枫进行了题为《国泰君安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的分享。

俞枫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他表示:“如果说金融科技是以‘技术+场景'为核心解决效率问题,那数字化转型就是以‘技术+组织'为核心解决经营模式问题。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在全渠道、全场景、全链路下实现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打通数据、流程、场景,优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达到迭代式、体系化、全面变革的过程。”

数字化转型从技术层面来讲,它是以技术、场景为核心,解决效率问题;但从经营管理角度讲,所面临和处理的要素特征就与技术层面有所不同。总结为四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数据资产成为关键要素;第二个要素,科技革命引发的系统性变革与重塑;第三个要素,主要特征为全局性、持续性、颠覆性;第四个要素,衡量标准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价值导向。

俞枫认为,全面数字化转型不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经济学的融合,应该围绕技术、数据、流程、组织四要素开展工作。既要自上而下,以客户为中心,依托组织变革和文化建设,引导技术、业务、管理能力提升,实现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又要自下而上,以技术赋能为支撑,回归业务的本质进行优化与变革,构建数字协同生态,创造新价值。

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俞枫认为,是通过技术来帮助整个行业更好的回归业务的本质,进行业务的优化。数字化转型工作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能不能做出一个数字化的平台,今天成立的联合创新实验室启动的就是金融大数据的行业分析,也是整个数据库生产最终要达到的价值。

俞枫还分享了国泰君安证券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与成果。

他介绍,从2015年开始,当初最早解决的问题是数字化转换。取得的部分成果包括:推出客户全景视图,基于3A3R模型业务运营指标体系,千人千面的客户画像,建立个性化零售和机构两大客户服务体系。

解决了“线上化”以后,2018年以后,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的能力,进行了O2O流程贯通、个性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工作。比较典型的成果包括:推出智能在线客服“君弘灵犀”,业内首家完成VTM全面部署,全连接整合员工端赋能数据应用,还建立了集团化全面风险管理平台,解决了全面风险管理问题。

俞枫表示,要想全面数字化转型,所有的企业都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以客户为中心,更好地为客户来服务,需要把各种能力进行整合,更好的给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第二个工作是通过外部的合作来解决生产合作的问题,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也是整个生态合作的基本部分。

国泰君安证券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蓝图包括三方面,愿景上,进行全集团、全领域、全方位系统性变革;数字化的业务模式上,既包括存量业务数字化,包括财富管理、机构服务、投资银行等等;还有数字化模式创新,如开放证券和海外业务。

数字化新模式。保障机制上,国泰君安证券构建了数字化的组织能力和人才梯队,建立了决策层、推动层和执行层的体系,体现了数字化组织能力。

俞枫举例介绍了配合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举措。一是推动技术架构转型升级,加快信息技术架构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安全与开放架构,完成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国产化分布式核心交易系统的升级,真正实现交易、账户、清算相分离。二是打造高效协同的数字职场,在金融科技能力的充分支持下,实现公司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客户的“全连接”,为公司各类管理者与员工提供一体化、智能化的办公与展业平台,支持全天候、全线上化高效协同的数字职场。

俞枫介绍,去年12月8日,国泰君安证券首倡“开放证券”理念,需要联合各方合作伙伴共同来合作,以开放的数据服务客户、走进产业。今天成立的联合创新实验室也是打造开放数据生态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很希望今天成立的联合创新实验室在数据生态的大框架里,能够探索出一条新的生态合作机制。

文章来源:《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tmjzgcxxjs.cn/zonghexinwen/2021/1031/996.html

上一篇:招投标信息不对称怎么破?大数据技术助力商业
下一篇:组合导航技术的“秘籍”:带你了解信息融合过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投稿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版面费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论文发表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