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成都“齐碳科技”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自主研发

来源: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格局、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当下,“新赛道”是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或细分领域.具有引领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格局、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当下,“新赛道”是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或细分领域.具有引领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式增长的特点,成为后发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变量。

为了争夺未来的赛道,成都动作很快。成都聚焦未来前沿技术,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15条新赛道进行战略布局,塑造未来竞争优势。好在成都,涌现了一批批“新赛车手”,成为“城市伙伴”,与城市一起抗击潮流——

在生物医学赛道上,成都奇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碳科技”)就是这样一个加速冲刺的“新赛车手”。

这家成立不到5年的成都硬核科技公司,推出了国内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打破了基因测序设备、配套芯片和试剂领域的高壁垒和海外垄断.国内基因测序的技术问题。更令人兴奋的是,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通过与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谢丹交谈,我们可以了解这背后的故事。

瞄准基因测序细分轨道

上游产业链创业难度最大、价值最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像芯片之于通讯行业一样,基因测序仪是整个基因行业的核心设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主要的市场主流是以高吞吐量为特点的二代测序仪,并衍生出一系列应用场景。但是,二代测序技术也存在读长、速度慢、无法实时测序、设备庞大等缺点。如何破解难题?基于新原理的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纳米孔单分子基因测序技术应运而生。

从基因测序reads的长度来看,谢丹用一个极其简单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两者的优缺点。 “众所周知,我们玩拼图的时候,每块拼图的面积越小,块数越多。越多,难度就越大。如果把基因测序比作玩拼图,第二个——一代测序技术需要将一个完整的长基因打断成多个片段,而read长度很短,相当于把一张完整的图片切割成很小很小的拼图块,显然,这大大增加了“拼图”的难度".纳米孔单分子基因测序技术的长读长特性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纳米孔单分子基因测序技术还具有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结构紧凑等优势。这标志着基因测序行业移动时代的大门正在开启。

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9604

这让专攻生物信息学的谢丹看到了创业的机会。事实上,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我国基因测序领域也急需打破依赖国外进口的现状。谢丹毕业于成都市第七中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赴美国深造,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5年,来美9年的谢丹面临职业规划的重大选择。

怀着“研制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理想,谢丹选择回到家乡成都,进入基因测序产业链的上游——基因测序仪研发轨道,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旅程。

专注研发4年的跨学科专业团队

解决国内基因测序难题

创业难,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研发涉及生物纳米孔、测序化学、电子电路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完成这项研发需要强大的专业技术支持。奇碳科技的创始团队拥有多元化的学科背景。

除了谢丹之外,联合创始人白经纬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材料科学博士,IBM沃森实验室博士后。 10余年微纳器件研发经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胡庚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电子电路领域的专家。

他们三人“一拍即合”,成立于2016年,带领团队在技术研究上“埋头苦干”。从原理样机到工程样机再到产品样机,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在2020年9月,我国推出了第一台完全自主研发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填补了国内空白。

需要注意的是,在齐碳科技实现国内“0”突破之前,只有英国牛津纳米孔技术公司拥有该设备技术,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谢丹表示,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布局。目前已申请国内外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余项。依赖。”

谢丹也对备受关注的产品的检测精度充满信心。 “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发展,目前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准确率基本可以与第二代技术相媲美,达到99%以上。另外,我们在产品定价和检测上也很有竞争力成本。”

在谢丹看来,长期坚持研发也让公司受到了资本的“青睐”。今年6月8日,已完成超4亿元B轮融资。

文章来源:《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tmjzgcxxjs.cn/zonghexinwen/2021/0824/916.html

上一篇:第四版学校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发布 坚持人物环境
下一篇:沈阳大东区卫健系统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招聘3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投稿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版面费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论文发表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