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陈肇元:低调的土木工程先行者

来源: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陈肇元 他最不愿干的是行政职务,担任清华大学土木系系主任,声明只干一届4年。他有很多头衔,但不喜欢突出“院士”头衔。他曾把会议胸牌上的“院士”俩字抠掉,改为“教授”

陈肇元

他最不愿干的是行政职务,担任清华大学土木系系主任,声明只干一届4年。他有很多头衔,但不喜欢突出“院士”头衔。他曾把会议胸牌上的“院士”俩字抠掉,改为“教授”。他说:“教授才是职称,院士只是一个荣誉。”

■本报记者 张晴丹

乘坐广州地铁一号线的人们,每天穿梭于这个城市,忙忙碌碌循环往复,没人知道当年建设一号线时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有多么复杂。而当年曾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呕心沥血的专家之一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陈肇元。

从国防、人防工程到地铁、城市高层建筑等,他一直在土木工程领域默默辛苦耕耘,在抗爆、竹结构、岩土、高强混凝土、混凝土耐久性等领域作出卓越贡献,填补了许多国内空白,深深影响着土木工程的发展。

他把这一生都奉献给了土木工程,还未来得及完成欣赏文学作品的心愿,便安静地走了。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的网站上发布了一则讣告称,陈肇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中国土木界又失去了一位大师。

瞄准需求、认真谦逊的学者

“陈老师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是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科研工作以问题为导向,是我非常敬仰的学术前辈,对我影响很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聂建国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回忆道。

上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完全破裂,为响应国家战略需要,清华大学在1962年组织成立与战备有关的大项目,其中一个与土木专业有关的是修建地下的防护工程。防护工程研究的防护对象是敌方的常规武器和核武器效应,当时的研究重点是核武器的防护。简单地说,“两弹”研究的是“矛”,核防护研究的是“盾”。陈肇元负责的是能模拟防护结构在爆炸压力荷载下发生毫秒级快速变形的快速加载试验机。

“对我这个学土木专业的人来说,可是个考验,需要自行设计。”陈肇元每天大量阅读外文资料寻找线索,除了设计和绘制加工图之外,他还要跑工厂、组织安排加工和装配,甚至骑三轮车频繁来回运送设备零件和高压氮气瓶,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

凭借夜以继日的努力,陈肇元成功设计制造了用高压氮气做动力的5吨、30吨直至150吨的毫秒级快速加载试验机。他利用这套设备先后进行试验,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进而提出了防护结构的设计方法。

“这些开创性国防研究,成为土木系的科学研究之源,带动了相关学科的研究,如后来在全国首屈一指的结构抗震工程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等。”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研究员郭红仙告诉《中国科学报》。

防护工程是陈肇元一生中投入时间最长的研究项目,脱产研究的时间就长达27年,围绕防护工程的研究先后编写内部研究报告131份,主编全国统一教材《地下防护结构》。而他在防护工程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有许多在后来的城市化建设中起到很大作用。

改革开放后,经济开始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时,工程实践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

瞄准时代需要就是陈肇元科研的方向。1985年,他发起成立了高强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编《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我国高强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老师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物可靠度问题,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些专家表示赞同,认为我国过去房屋建筑设计的安全度太低,但也有部分专家提出当时条件下还不宜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水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岳清瑞说。

而当时陈肇元谦逊儒雅、心平气和地与持反对意见的专家进行交流和解释的情景,清晰地印在了岳清瑞的脑海里,“他的为人、为学,为行业发展、为国家发展的责任和担当,是我们后辈和从业人的榜样”。

“没有架子”是大家对陈肇元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2004年我回国来清华面试,作完报告后,陈老师把我叫到一个房间,拿出纸写了几个问题,并问我这些问题国外同行怎么看、怎么解释。我当时非常惊讶,他是高贵的院士,而我是个‘小年轻’,他却没有任何架子来向我请教,让我非常钦佩。”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李克非说。

文章来源:《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tmjzgcxxjs.cn/zonghexinwen/2020/0717/388.html

上一篇:土木工程文献综述正文
下一篇:专业一点通|土木工程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投稿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版面费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论文发表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