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部分中青年专家学习习总书

来源: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安徽城市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于2020年8月27日组织召开部分中青年专家座谈会,重点就当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

为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安徽城市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于2020年8月27日组织召开部分中青年专家座谈会,重点就当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城市建设状态成因、营造城市特色风貌的关键问题、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城市建设管控政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及改进意见等方面展开讨论。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董义雷、高健、徐晓燕、凤元利、程健、冯卫、褚共伟、左玉琅等,安徽省住建厅标准处王晓魁处长,李长青、江冰、连德宏等领导到会指导。

冯卫:探寻城市脉络,保护历史街区,提高大众“感性素质”,形成精品建筑创作,提升城市风貌的氛围。

程健:城市特色风貌是空间品质体验,体现投资成效与价值,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工程建设行业有密切的关系。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决策、勘察设计、招标采购、工程施工、竣工验收、运营维护六个阶段,各阶段分属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建议加强政府统筹管理职能,优化顶层设计。提高行业发展水平适应城市发展的步伐是行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完善市场竞争环境是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持续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梳理目前较为混乱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制定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营造特色城市风貌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建议落实国家地方相关政策,结合建筑师负责制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模式。维护城市空间的厚度,营造城市空间的深度,体现城市空间的温度,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凤元利: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范围不断向外围拓展,城市单一化布局,规划教条控制,文化自信缺失,城市建设大拆大建,利益驱动下的地产业产品复制,低价竞争中的设计行业原创动力不足,各种粗放低端的发展乱象导致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城市新区面貌同质化严重,形成“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不良后果。

与此同时,最能体现地域特色与文化记忆的老城区却日渐衰退,往往形成功能空心化的现象,并由此引发诸多问题。

老城街区一般是城市商业的发源地,不仅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以及特色空间的塑造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老城街区仍从各方面影响城市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是城市中最具活力、历史层叠感和魅力的场所。因此,振兴老城是破局“千城一面”现象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城市始终是市民的生活空间,老城更新不应仅仅关注建筑,不是简单的街道整治,而是要关注市民的生活质量,关注城市空间的再利用、再分配。

老城更新应探索如何自上而下地从构成城市肌理街坊出发,探索因地制宜的活力塑造策略,通过延续老城街区历史文脉,小规模地植入新空间、新业态,使新旧建筑和空间混合并存,还城市于市民,使老城区具备更全面的功能、焕发出新的活力,从各个层面唤醒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色。

高健: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是造城时代下过于追求规模和效率的结果,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以结构力学、工程理论等学科为基础的建造技术的成熟,必然是效率效益最高的模式成为通用范式,必然会产生同质化倾向。城市需要有对抗这种同质化倾向的措施,追求效率但不应唯效率至上。要系统性地认知城市,而不是将城市割裂成孤立的片段。

城市的风貌特色并不取决于城市建设管理者和执行师的个人文化特质,而是由这个城市的人民通过时间积累慢慢展现出来。城市特色不是超然的设计,而应是历史的积淀。真正的城市特色的设计师是时间,我们要做的是保留好城市的记忆和积淀。尊重和发掘原有的城市文脉,打造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

旧城改造目前存在着文脉割裂、历史断代、文化特征消失的现象。旧城改造的目的是为了传承,继承是本底,创新是发展。保护旧城特色一定要和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关联起来,不然就只是看上去很美的景点而已。继续通过旧城改造实践,发掘和保护城市价值,建立旧城市改造的机制样板而不是风貌样板。

需要打破规划、建筑等条块化切割管理的专业局限。既要专业化,又要综合化一体化。进一步明确细化城市建设主体责任,避免出现管理死角。除了自上而下的管控制度,还需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反馈制度。建立大众参与和工程建设后评估机制以及加强城市设计批判。设计层面应加强原创设计,创新设计组织模式,比如集群设计、合作设计,创造具有更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的设计创作环境。

文章来源:《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网址: http://www.tmjzgcxxjs.cn/qikandaodu/2021/0122/594.html

上一篇:江西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下一篇: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十五届优秀建筑创作奖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投稿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版面费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论文发表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